首页 > 都市小说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 第737章 护国长公主,赐开府仪同三司(第二

第737章 护国长公主,赐开府仪同三司(第二(2/2)

目录

李承乾走在内院之中,看着里面的亭台水榭,他满意的点头道:“皇后将这里收拾的,还是很妥当的。”

文成公主跟在一侧,微微躬身道:“还要多谢皇嫂精心打理,这才一切焕然如新。”

“等下回入宫,你亲自和她说吧。”李承乾看了一眼前方的石亭,坐下后看向府外,轻叹一声,道:“朕多年以来,虽然也离开皇宫,但多数都是前往祭祀,或者东巡洛阳,平日里,很少出宫走走的,还是皇妹这里,更能听得到百姓烟火。”

“陛下若是觉得臣妹这里不错,平日里,可以时常过来的,这里距离皇宫也不过是一街之隔。”文成公主轻轻笑笑。

“朕若是真的有那个时间,朕一定来。”李承乾温和的笑笑。

文成公主看了皇帝一眼,低声说道:“陛下,之前之事,臣妹还是觉得有些不妥,还是请陛下收回成命。”

李承乾平静下来,看向文成公主道:“你真的觉得朕给你厚待,仅仅是因为你自己吗”

文成公主一愣,疑惑的问道:“陛下!”

“其实很多东西,都在字面上说清楚了。”李承乾微微抬头,说道:“对你封赏,其实真正的关键,在于护国两个字。”

“护国。”文成公主琢磨着这两个字,忍不住眼底闪过一丝震惊。

李承乾抬头,看向后院的拱门之下,对着站在那里的太子李象微微招手。

皇帝出行,天下瞩目。

如今文成公主府,就在皇宫东侧,实际上也就是在东宫东侧,所以李承乾将李象也叫了过来。

“父皇!”李象走到亭台之上,然后按照李承乾的示意,给他和文成公主一起倒茶。

李承乾看了李象一眼,然后才又看向文成公主道:“太子为人仁厚,朕又教导多年,多番历练,朕起码可以说一声,他是一名合格的储君。”

文成公主目光微微一挑,她转眼间就捕捉到李承乾所提的核心二字。

合格。

“将来朕退位,他登基,起码做一名守成之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李承乾突然笑笑,说道:“如今天下安定,四夷宾服,剩下的,无非就是治理天下的事情,其实做个稳重的守城之君,也是天下的一件幸事。”

“陛下!”文成公主轻轻躬身,目光忍不住的看向了一侧的李象。

李象站在皇帝身后,脸上满是苦笑。

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太子诸般都好,但唯独欠缺一点,目光不够敏锐,很多问题,他很难一眼就看清楚背后深层的矛盾和隐患所在……或许是因为他还年轻,见的事情还不够多。”

“所以陛下才想要让臣妹领着听诉之权。”文成公主终于明白了过来。

听诉之权,除相关有司之外,历来是太子独有的权利。

“是的。”李承乾点点头,侧身看向李象道:“听诉之权,除了一方面让你了解百姓疾苦,同时,也是要你看清楚这背后深层的问题,然后以此来看清楚相关诸司的行事风格和问题。”

天下之事,运行自有其规。

一般情况下,应该很少会有那种冤屈和不满之事,但这种事情实际上却是到处都有。

这里面除了冤情本身,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楚,为什么朝廷运转之间会出现这种问题。

是制度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

文成公主已经彻底听明白了听诉之前的核心,他是皇帝让太子用来制衡三省六部九寺的。

但是,李象却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一点。

东宫的百官或许有人想到了,但是轻易之间不敢胡言,因为他们不知道皇帝心里,究竟是怎么样的。

皇帝自己也没有彻底的说清楚,因为这种东西,一旦说通,太子很容易通过这件事情来对朝政进行干预。

他需要的是太子自己想通,然后小心的一点点的探索,这才是皇帝的本意。

因为这样一来,不管太子的任何动作,皇帝都能够轻易的翻覆。

文成公主看着脸上带着明白的李象,微微躬身道:“陛下深谋远虑,臣妹不及。”

李承乾摆摆手,然后看向头顶的蓝天,感慨的说道:“父皇年六十一而退位太上,皇祖父也是年六十一而退位太上,朕虽然不至于说一定会在年六十一而退位,但也不会相差太远。”

“父皇!”李象神色有些惶恐起来了。

李承乾摆摆手道:“人老了,很少有不糊涂的,六十以后,便是如此,所以,在朕六十之前,太子你要真正的明白天下事运行的本质,等朕六十之后,会让你前面领政两年,你做的好了,朕就退位,你做的不好,朕就再待两年。”

“是!”李象心里不由得微微松了口气。

看着李象的模样,李承乾不由得轻轻笑笑。

他这些年教导李象,从来都是从最根基的层面上去看待天下。

一县,一州,一道。

一县便已经有无数难以处置的政务,更别说是一州,一道,乃至于整个天下。

正是因为如此,李象这个太子才知道天下究竟有多重,才知道没有了李承乾在上面顶着,他自己一个人根本无法承负整个天下,所以很多时候,他都是战战兢兢的,所以,他这个太子才是合格的。

李承乾重新看向文成公主,说道:“朕将来一旦退位,就会隐居深宫,不再询问政事,那个时候,就需要有个人替朕来帮助太子坐镇天下。”

“所以是臣妹。”文成公主彻底明白了皇帝的想法,随即她立刻醒悟过来,赶紧摇头道:“陛下,朝中英才无数,何至于让臣妹来做这些事情”

“如今的朝中,老臣居多,再过几年,说不定朝中就会大变样。”李承乾摇摇头,如今吐蕃已经被攻灭,接下来的,不知道多少老臣会在这三两年来致仕。

“皇妹在,朝中宗室便能稳定,以宗室镇压天下世家,将来的天下格局才能稳定。”李承乾看向李象,问道:“朕和你皇姑刚才说的那些,你听明白了吗”

“儿臣听明白了一些。”李象有些苦涩的轻轻低头。

“无妨。”李承乾摆摆手,说道:“你皇姑在逻些事,早些年处理吐蕃政务也多有建树,如今朕让她也领听诉之权,有些事情,你想不明白,东宫诸卿也说不明比,你不妨来请教你皇姑,反正也近。”

“父皇。”李象惊讶的抬头,他能出宫了。

李承乾没好气的看了李象一眼,说道:“想什么呢,朕会让人修个夹墙,让你来往公主府,仅此而已。”

“是!”李象依旧满脸笑容,眼底满是欣喜的微微躬身道:“多谢父皇。”

李承乾深深的看了李象一眼,平静下来,说道:“你平日出入,内外诸臣多带一些。”

“是!”李象沉沉拱手。

李承乾摆摆手,李象这才躬身告退。

李承乾抬起头,神色认真的看向文成公主:“这里面的事情,就拜托给皇妹了。”

“是!”文成公主也看出来了,太子对宫外的事情,还是有些向往的。

想想也是,他从小就生活在宫廷之中,为人又循规蹈矩,自然对于广阔的长安城充满向往。

但这不是坏事。

天下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不是奏本上的那些文字能够说明的,只有直观的看清楚天下悲喜,人才能成长起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