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四方平定,朕有些想徐福了(2/2)
可河西走廊那边,本来就有不少的匈奴部落。
理由现成的,窝藏匈奴余孽嘛。
只是让大秦没料到的是,大秦这边刚刚出兵,月氏就跑没了。
嗯,其实在月氏那边得知秦使回去的时候只剩十七人,并得知大秦陛下御驾亲征,灭了东胡之后,就已经开始跑路了的。
月氏虽然对外号称有控弦之士三十万,但这只是号称,实际上,精锐比匈奴还少。
所以他们很识趣。
当蒙恬带着大军进入月氏的时候,除了一些小部落和一些老幼妇孺外,月氏的主力和青壮,早跑西域去了。
大秦拿下月氏的地盘,几乎没有花什么力气。
而河西各部,他们倒是稍稍抵抗了一下,但也就一下,韩信这边刚热身,河西各部就跑没了。
大秦二世四年五月,两路大军班师回朝。
河西走廊和月氏各部全部拿下。
在这两路大军回来之后,陆远再次派遣使者前往了扶余,高句丽等东北部的渔猎部落。
此时这些地方属于是高度不发达的地方。
高句丽还没开始发育,扶余那边还比不上高句丽。
先前东胡的惨状,他们两国也是看在眼中的。
当他们见到秦使之后,秦使都还没作呢,他们就要求秦使带他们去咸阳朝拜。
一时间,大秦西北,北方,东北三方的蛮夷,尽数平定。
而南方百越地区,经过几年发展下来,也没有太大动乱。
又因为数次的对外战争,大秦军队和老秦人的情绪得到了安抚。
加上又一次召开科举,六国旧贵族也彻底没了造反的兴趣。
再有随着先前李斯新法的颁布,一些大工程的停工,也让大秦内部百姓趋于稳定。
整个大秦的不安定因素,此时算是初步安定了下来。
当然,陆远很清楚,这个稳定只是暂时的。
这个稳定必然持续不了多久。
一来是这几年的战争,陆远为了让大秦的百姓,对大秦有足够的归属感。
所以进行了大量的宣发,效果是很成功的,现在不管是老秦人还是六国百姓,对大秦都有了归属感。
但负面效果也是有的,那就是国民变的很尚武,很激进。
那种动不动就报道谁谁谁一战封侯,谁谁谁从一个平民,一跃成了关内侯的事迹,实在是太让人心动了。
即便现在大秦有科举这一条上升通道,可相对于前几场战争来说,这通道太慢了。
其次就是大秦的生产力还太弱了一些。
粮食,物资的产出太少了。
无法支撑大秦进行大规模的远征。
河西走廊,匈奴,东胡,打这三个地方已经大秦能够负担的极限了。
若是西域等地的话,一车粮草过去,路上得吃掉二三十车,这导致后勤完全跟不上。
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大秦钱荒了。
金银铜,都缺,缺口很大,金银就不说了,这玩意本就不是民间普遍流通的。
但铜的缺少就很难受,即便陆远对装备进行了改制,用铁器替代了铜器。
回收了军队中的铜制装备,铸造成了钱币,但还是太少了。
陆远很早就计划给徭役发工钱的,可没钱,实在发不起。
“朕有点想徐福了。
嗯,先搞搞纸币,现在纸张的生产并没有太过普及,以纸张为钱,在短期内也不会出现过度膨胀的情况。
等朕找到徐福后,再把纸币和金银挂钩,如此一来,也是个办法。”
规划了一番之后,陆远又一次将目光放到了倭岛。
那破地方虽然不养人,但不得不说,那里的矿产是真多啊!
若是能够将那边的金银矿产弄回来,这钱荒就很好解决了。
甚至因为使用纸币的原因,还能完全摒弃掉铜的钱币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