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三国乱世:开局一座游戏城 > 第五十四章 胶东新气象

第五十四章 胶东新气象(2/2)

目录

这也算是两人第一次正式见面。

认真思量过后,张羽心里有了想法,由东牟县尉太史慈临时兼任大军副帅。

这好像还挺不错。

主帅由自己担任,实际上就是个挂名而已。

太史慈为人忠义,有古人之风,这是历史证明了的。

可即便如此,张羽依旧不放心。

贵民城的百姓、招募兵,他都可以看到属性面板,能确保绝对的忠诚。

除此之外的其他人,张羽什么也看不到。

为此张羽亲自接见太史慈,几日时间两人同吃同住,已经相当熟络。

在一场简单的武艺比试后,太史慈被张羽轻易折服。

“某太史慈久闻主簿大名。”

“老母曾言:‘屡受张君大恩,汝当为其效力,故前来拜见。’”

“却不想主簿武艺竟已达化境,随心所欲,皆可伤人,慈甚是佩服。”

太史慈的话,也更加坚定了张羽的决心。

两人一番交流,张羽确定太史慈人品坚挺,便将自己的身份和盘托出。

“吾想请子义为东莱郡6万大军副统帅,不知子义可愿相帮。”

“大丈夫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不知子义可敢应下?”

潜意思,太史慈秒懂。

在得知眼前之人,竟是整个胶东半岛真正的掌控者后,太史慈非常震惊。

最令太史慈震惊的还是张羽的话,这话非常对自己胃口。

对方这是想招揽自己,竟欲将6万大军副帅之位让出。

如此提拔信众,可谓恩重。

太史慈根本没有推辞的理由,更何况,东莱乃是自己家乡。

在此地为官,也能方便自己照顾家人。

真就是应了张羽的那一句话:钱多事少离家近,这就是最好最合适自己的工作。

胶东半岛吏治清明,又远离战乱,再有贵民城作为桥头堡,商业愈加发达。

一些商业人才逐渐冒头。

张羽亲切的接待了糜氏兄弟,甄家姐妹,这两家便是目前东莱最具名声的商家。

由于并未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仅一个主簿的身份,还不足以打动这两家主事之人。

但由于待人亲切,张羽成功的与两家搭上了线。

至于后续的问题,张羽直接将两家推荐给了郡丞张七九。

毕竟,自个儿只是一个小小的主簿而已,张七九才是明面上的高官。

若说张羽的执政精髓是信任,对于手下绝对的信任。

那张七九的执政精髓便是监察,每日总是不辞辛苦到处跑。

指导工作之余,也在着重落实张羽的政策。

实际就是。

张羽提出政策,张七九负责将其落实下去。

就比如给加入民兵队之人分地的问题。

民兵队的基础三策,关于分地方面,凡加入民兵队每人可分得一亩地。

那有的田是良田,有的田是贫田。

说是分地一亩,但良田与贫田两者差距足有几倍,这地究竟该怎么分?

怎么落实到个人?

这要如何将地分到民兵队亲属手里,而又不会让所有人质疑?

还有民兵队家属的安置问题。

这也是重中之重,家人能够得到安置,民兵队的士卒们才能安心的上战场。

但人都是有私心的,大多数民兵队家属都期望在贵民城周边安家。

因为那里吏治最为清明,还是民兵队的起家之地,商业也特别繁荣,未来也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这就好比同样是房子,大城市里的房子,总比县城、镇上的房子价格更高一样。

现实的情况是,好的地方,盯上的人显然更多一点。

贵民城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能给出的安置落户额度也不多,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期待。

如此问题该如何解决,才能够让大多数人满意?

又比如整个东莱郡需要多少土地种植粮食,才能满足所有人的粮食需求?

还有税收策略的制定。

大灾之下,是该收税还是免税?

流民又该如何安置?

商业交流该如何进行?

官员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如此种种,几乎都需要张七九去考量,去实践,去试错,去纠正。

张七九身为内政大佬,处理起这些事情轻轻松松,很多事情还可以交给属下官员去处理。

但交给下属去办,毕竟没有自己经手放心。

而有些问题,是万万不能出错的。

尤其是现在,整个胶东半岛蒸蒸日上之时,更不能有丝毫大意。

所以张七九才会凡是亲力亲为,这几月跑下来,张七九整个人都晒黑了不少。

再次见到张七九本人,张羽甚至有点不敢认。

“高了,也瘦了!”

“黑了点,也更成熟了些!”

张羽摸着张七九的脑袋,笑嘻嘻的道:“走,回家。”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