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俘虏(1/2)
拟旨”
“都尉赵封,攻陷韩都,俘获韩王,功勋卓著。”
“应依我秦尸体功制度予以封赏。”
“特升赵封两级官职,晋升副将,统领五万兵马,指挥五名万夫长。”
“加封赵封四级爵位,晋升左庶长,年俸五百石。”
“以其爵位,在家乡赐予良田五百亩,并免除两年赋税。”
“过去所欠岁俸,全部按左庶长的标准补发。”嬴政语气庄重地向群臣宣告。
此举充分体现了嬴政对赵封的器重。
免两年赋税,这在之前从未有过。
只是其中一项恩典。
除此之外,
还包括将过往未发的岁俸全数按左庶长标准补发。
自赵封从军以来,因秦国频繁征战,一直未能领取岁俸。
而今一次性补发这么久的俸禄,而且是以如此高的规格,实属罕见。
由此可见嬴政的喜悦之情!
……
对于这样的恩惠,朝臣们毫无异议。
一方面,这恩泽与他们自身无干,无需反对;另一方面,众人也明白此时嬴政心情极佳,触怒他只会自讨苦吃。
“大王英明。”
满朝文武齐声高呼。
“爱卿。”
“赵封为国建功之事,务必通报全军。”
“朕要让所有秦军将士知晓,我秦尸体功制度公正无私,没有任何暗箱操作。”
“只要为我大秦奋勇杀敌,人人都能如赵封一般,得到丰厚奖赏和升迁。”嬴政再次面向尉缭说道。
尉缭随即出列,高声道:“臣遵旨,赵封的英勇战绩,臣会命少府通告全军,鼓舞所有将士。”
显然,
赵封取得这般成就,不仅震动了朝廷,在皇帝面前也有极大的激励意义。
以赵封为榜样,可以振奋整个秦军,效果必然显著。
这或许就是后世所谓的树立典范。
“禀报大王。”
“如今韩国已被灭。”
颍川郡驻有李腾将军,足可无忧。
“上将军可返回咸阳,蓝田大营其余两营亦可撤至蓝田,以省粮草。”王绾上前高声奏报。
“嗯。”嬴政点头应允。
随即吩咐:“令上将军归咸阳,并将韩安及其百官尽数押往咸阳。”
“臣遵旨。”王绾立即领命。
“蒙卿。”
“治理韩地非一人之力可成,卿为主官,若需用人,孤皆允准。”
“但凡文书小吏尤为重要。”
“用人之事,卿可直接向相邦索要。”嬴政又对蒙毅说道。
“臣领旨。”蒙毅即刻应诺。
听闻此言,王绾眼中闪过一道光,这可是让自己一派官员建功的好机会啊。
李斯亦随之开口:“大王,颍川群将执行我大秦律法,廷尉府中不乏文吏可供随行。”
“若蒙卿所需,亦可与廷尉商议。”嬴政瞥了一眼,随即说道。
嬴政岂会不明了王绾与李斯的心思?然而,他们的争斗对嬴政而言反而是更好地掌控他们,他乐得如此。
若朝堂上只有一种声音,无争无斗,那才真正令嬴政忧虑。
……
新郑!
伤兵营中。
“赵都尉。”
“李将军有令,请您前往相见。”
李腾的亲卫统领来到伤兵营,向赵封传达命令。
“吴统领,李将军有何吩咐?”赵封颇为疑惑地问。
如今事务已完,自己在营中安顿妥当,应该没什么事了吧?
“好像是关于押送韩地百官的事。”
“去了自然明白。”吴统领含笑回应。
“押送韩地百官?”赵封点头,随后跟随吴统领一同往李腾处而去。
不多时。
城中一座宅邸内。
“末将参见李将军。”
进入大殿,赵封拱手向李腾行礼。
“哈哈!”
“我们军的大功臣到了!”
“免礼吧。”李腾笑着说道。
赵封站直身子,笑道:“不知将军有何差遣?”
“伤兵营现况如何?”李腾询问道。
“情形尚好,多数伤员都能活下来,只是药材依旧短缺,还得烦劳将军调拨。”赵封如实答道。
李腾点点头:“药材的事你就别操心了,陈先生已向我提及此事,我也在紧急征集药材。
倒是你,真让我刮目相看。”
“伤员生还几率提升,这当中你功不可没。”
“没料到你小子竟对医术也有所研究。”
赵封立即笑了:“家母擅医,从小耳濡目染,略懂一二,没想到能助同袍一臂之力。”
“你就别谦虚了。”
“陈先生多次跑到我这儿夸赞你的功劳,你放心,你创制的医术让诸多勇士有了生存希望,我已经如实上报,虽不算军功,却能让大王更留意于你。”李腾笑着说道。
实际上。
李腾并不知晓陈先生的师父夏无且已将赵封所创医术呈报给了嬴政。
“将军,今日召我前来,非是关于伤兵营之事吧?”赵封问道。
“上将军有令。”
“命你押送韩国百官至边境大营。”李腾这才正色说道。
“不是已经押送过了吗?”赵封惊讶道。
前几天还有骑兵专门押送韩王呢,那些大臣百官为何没被押送去?
“五千精骑押送的是韩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