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我在古代发家致富那些年 > 第8章 调研

第8章 调研(2/2)

目录

赵父不是一个听不进去话的,也不会觉得赵沉是在点他,而这会有损他作为父亲的脸面。

不过是年轻人的想法罢了,都是新奇而有趣的,赵父觉得这样的想法很是珍贵,于是都把赵沉的话记在心里,想着要努力改进了。

首先他作为一个做这行已经数十年的人而言,缺少的恰恰就是一些新奇的玩意儿和想法。

而且,这可是他儿子提出来的,沉儿是有着大出息了,日后说不定可以继承他的衣钵,将他们赵家的木活发扬光大,就冲这一点,赵父就不太会忽视儿子的想法和意见。

尽管赵沉嘴巴里面一直嚷嚷着要念书,但是赵父对此没有抱有一丝的希望,只是想着他可以认识几个字就好,旁的就没有抱有希望过。

赵沉明白赵家人的想法,没办法,实在是前身的前科太多,让赵家人都对他失去了信任。有时候要做一件事,只是嘴上说说是没有用的,只有自己将成绩做了出来,旁人才会信任。

他在准备家中生意的同时,也托付一些熟识的在学堂上学的学子,向他们打听科举用书,给一些小小的报酬。

入学读本,是从“四书”开始,分别是《大学》、《中庸》、《论语》以及《孟子》。

不过,赵沉在这个时代是一个半文盲,所以应该是从蒙学开始,他要先粗略地浏览,了解大致的内容。

在他有记忆以来,启蒙的书籍,那便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本了。

简单明了,朗朗上口,即使是稚童都能够通过学习掌握,没理由他一个壳子里头是大人的学不会的。

小的时候,赵沉就曾经背过《三字经》和《千字文》,算是有些基础,如今只需要重新拾回来。

难是难在繁体字和毛笔字。他在现代的一些电视剧中,接触过大量的繁体字,所以重新认识和上手不是很难。但他作为一个用习惯圆珠笔和钢笔的现代人,对于用毛笔写字是一窍不通了。

赵沉已经将三本启蒙书籍都买下,书是找学子抄录的,便宜许多。

一本200文钱,三本就是600文了。

他咋舌,虽说是便宜很多,但是比较其它东西的物价,就贵上许多了,200文钱只能买一本书,足够三口之家舒舒服服地过一个月了。

怪不得都说寒门难出贵子,按照书籍昂贵的价格,贫苦人家想要供养一个读书人出来,那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他这单单三本书籍,还没有论笔墨纸砚这等消耗品,累计起来怕是要不少。

赵沉心中越发有了要挣钱的紧迫感。

一文钱难倒一个汉子,没钱当真是寸步难行。

没有银钱支持,他谈何科举,谈何报仇?

谈何带领赵家走向富裕?

他沉下心来,开始慢慢地准备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赵沉默默地念着,一边用树枝在地上写着。

树枝是在院子里折的,除去新鲜的树叶,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就成为了他手中的笔,一只随处可见的笔。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