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第 60 章 二合一(老婆坑老公、老……(1/2)
第60章第60章二合一(老婆坑老公、老……
(一)老婆坑老公//
在现代社会,铅笔很常见,尤其家里有小学生的,多多少少都有一大把。
它轻巧便携,书写流畅,还能够擦掉修改,是重要的书写工具。
然而这种神奇的书写工具,直到十六世纪才被英国的发明家穆尼制造。
他发现将石墨与黏合剂混合后可以制成一种易于书写的工具,这就是最早的铅笔。
汤大强现所在的,九世纪初的古代中国,自然就没有铅笔这种东西了。
这个时代的人,甚至压根儿想都没想过还可以硬笔书写。
不仅大家习惯了毛笔墨水,压根儿没有想过制作铅笔。
而且铅笔的制作材料难以得到,其中涉及的实验精神更是古代中国人没有的。
铅笔的主要原材料石墨,并不是稀有的物品,有一些天然矿中就能找到,但它的形状和纯度并不适合直接用来制作铅笔。
而是需要把石墨和特殊的粘合剂,按照一定的配比混合后,然后才能用于书写。
因此制作铅笔,需要通过反复实验,找到石墨粉和粘合剂的合适配比。
而恰恰,古代中国,并不习惯于像西方那样,广泛地使用科学实验。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中国古代没有走上科学道路的最大原因,就是没有跨入实验的门坎去寻找因果关系。
再往深了分析,那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哲学是“务虚”的,而西方哲学则是“求实”的。
这种哲学属性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对于实验的态度和方法。
自秦始皇统一之后,中国结束了几百年的百家争鸣时代,中国的哲学进展极度缓慢,科学进步更是寥寥无几。
曾经有研究指出,无论在近代数理实验科学的意义上,还是在西方理性科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都没有科学。
所以只是简单的铅笔,现如今的人都制不出来。
而恰巧,汤大强是一个热衷于开展各种实验的人。
穿越过来后,他兴致勃勃地开展各种试验。
基于多年前的物理和化学知识,结合他强大的动手和执行能力,复刻现代各种常用的小东西,已成为了他现如今地兴趣爱好,其中铅笔就是这样试出来的。
最初是要去护镖前,想到老婆孩子看不到外面的景色,便想要边走边记下来,顺势就想到了铅笔和笔记本。
而他的执行能力实在是强,想到了便会去试一试。
根据以前的一些记忆,就动手操作实验起来。
他在配比的时候发现,石墨粉越多,铅笔越软,写出来的字迹越深;石墨粉越少,铅笔越硬,写出来的字迹越浅。
他当时是试了好几天,才确认了粘合剂与石墨粉混合的合适比例。
至于那种粘合剂,是用的他无意中从杂货铺里找到的木工胶。
不过他当时做了是为了自用,所以做得简单,只是简单将石墨和粘土混合在一起,然后用水搅拌成笔芯,再简单将笔芯塞入到竹管里,最后切割下就成了。
没想到竟然被徐管事看上了,不得不说这小玩意儿,切实击中了他这种做管事人日常生活中的痛点难点。
果然是任何产品,只要能精准解决用户的痛点难点,必然是会好销售的。
只是现如今既然要外售,汤大强觉得需要进一步加工美化下。
首先便是需要找到合适的木材来制作铅笔的外壳,而不是像之前只简单用竹管子,不好削。
现在的木材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资源,但需要找到质地坚硬,易于雕刻的。
他和当初一起制作水力磨坊的汤显正,两人凑在一起琢磨半天,最终才确定使用白杨木。
它的质地坚硬,纹理清晰,应该适合用来制作铅笔。
当天下午,他又带着几个人去跑了一趟南城,运气好地在徐管家所说的铺子里,买到了木工胶、石墨和白杨木,这三种都是建筑常用材料,难怪能买得到。
扛着一大堆的材料,便赶紧往西北方向赶回去。
按照汤大强所设想的,二百支笔以及二百个册子的单子,十天要出货,族里只要给他三十个人就行。
其中配比他自己来,十个人帮忙削笔杆,十个人帮忙打洞,十个人帮忙填充石墨粉。
而陶秋菊也正脚步匆匆往定淮门方向赶,她在小清凉山上发现不少有用的草药,其中就有她们熟悉的三七、当归和白芨。
她想着要尽快挖回来这三种药材做种,那便得找族里要三十个人,一种药材十个人,分头去找去挖,赶在二月份选好种。
两口子迎面就在定淮门下碰上了。
“你不是去山里了吗?”“你不是去城南了吗?”
两人异口同声地问道。
“还顺利吧?”“没啥事吧?”
两人再次异口同声地问道,语气里都是关心。
再又互相上下打量一番,见对面人都没什么受伤的样子,才齐齐松了一口气,不得不说生活几十年颇有些默契。
汤大强率先坦诚说道,“我们在南城还顺利,找到了包工,把上元街那一片包给了我们清理。”
“只是我还顺带接了个制作铅笔的单子,就是我之前做着玩儿的那个,竟然被人家管事看上了,所以赶回来找两位族长要人手,得赶紧把这单子做完。”
听到前面,陶秋菊不由得脸上带出高兴,她做管理的,自然知道这包工要是做得好,可是很有赚头的,没见现代的时候不少包工头都是土豪嘛。
没想到眼前的汤大工程师,竟然转眼又干上了包工头,不由觉得有几分搞笑。
可是听了他后面那段话,说是接了制作铅笔的订单,过来找族长要人,她顾不得细问,脑子里快速闪过一个主意。
只听她对汤大强说道,“行,我知道了,我在荒山那边也挺顺利的,也是过来找两位族长有点事。”
汤大强还等着她进一步往下说,就见对面人没再细说,而是快速往营地中间位置走去。
“你在这里等一下,我先进去说,先来后到!”陶秋菊甩下这样一句,脚步不由得更加加快。
留汤大强原地一脸懵,这咋找族长说事还分先后了吗?什么先来后到啊?有啥不能一起说的吗?脑子里全是疑问。
困惑地看着亲老婆已经快步走过去了,他迟疑了下,到底是听话地站在了原地。
不一会儿后,陶秋菊脸上带着满意地走了出来,示意汤大强,“我说完了,你可以去了?”
汤大强还想问她几句说的啥之类的,可人没给他机会,又脚步匆匆地离开,只给他一个潇洒的背影。
一时摸不着头脑,打算晚上回去再问,这才摸着头往营地中间走去,赶紧去找族长们说正事要紧。
汤望同去宅基地那边看着情况去了,只汤望河一个人在,坐在火堆边上的小马扎上。
见到汤大强过来,不由得疑惑道,“秋菊刚走,你咋又来了?你不是去南城了吗?没出什么事吧?”
边说边赶紧站起来,语气急切,显然对这说好要去多干几日活计的人,突然回来,有些担心。
汤大强快步上前去扶着人,连忙解释说道,“您老别担心,我们很顺利,在南城找了包工,那徐家管事出了四百两,让我们清理干净上元街那一大片。”
听了这话,汤望河不由得高兴,“哎哟,这么多啊!那你们要是能一t个月干完,岂不是一个月便能挣四百两?!”语气中有些不敢置信。
汤大强连连点头,“是的呀,所以说是好事,另外还有一件好事,就是我还接了一个制作铅笔和本子的订单,十天人家给四十四两!”
“啥玩意儿?”汤望河问道,显然有些没听明白。
汤大强才想起来族长还不知道铅笔和本子是什么东西,赶紧从胸前掏出来,“就这个!我自己做的小玩意儿,那徐管事愿意花了大价钱和我买。”
汤望河接过去瞅了一阵,还是没搞清楚是什么玩意儿,不过人家愿意出四十四两买,那自然也是好事,脸上笑意不由得更加明显。
“那是好事,你好好做,给人家做好。”他交待道。
汤大强点头,“那肯定的,我材料都买好了,现在就差人了,族长您看哪里能不能给我匀一点人手?”
“啊?你也是来要人的?”汤望河不禁头大地问道。
汤大强点点头,“三十个就够了,最好是手巧一点的,先拨给我用十天,等十天出完货再还回来给族里。”
同时族长话里那个“也”字,让他若有所悟,直觉自己老婆估计又坑自己了。
果然,汤望河为难说道,“刚给了秋菊三十个人了,真的没人可以腾出来了,你不能用做工队的人吗?那边那么多人,交给你带队,就是随便你用的啊!”
听了这话,汤大强明确知道自己被坑了。
他满脑子生出气愤,“肯定是她知道我也是来要人的,怕我抢了先,就故意套我的话,然后还让我待在原地不让动!太奸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