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方丞(1/2)
第2章方丞
《大公报》上说,方丞是儒商,上海的《申报》也说他是温文尔雅的君子,这让他的父亲方老爷感到脸红。
想当年,十一岁的儿子问他:“爸,您和代叔吵架了?”
方老爷摸摸儿子的脑袋,温和地纠正:“不是吵架,是争论。”
儿子问:“是天津卫码头那些棉纱的事儿吗?”
方老爷欣慰于儿子小小年纪就如此机灵,但并不打算与个孩子谈公事,只摸了摸儿子的脑袋,没说话。
“爸,跟我说说,我想听。”
方老爷笑了:“怎么,想帮爸出谋划策?”
儿子:“总有一天,我也会在爸的位置上。”
方老爷一怔,思忖难得小小孩子有这份志气,便耐心与他说起来:“你代叔这个人,不坏,做事中规中矩,遇着事儿首先考虑风险,风险大了,一准儿不干。这也是他最叫人头疼的地方,做买卖怎可能没风险!”
“就是说,他胆子小、没魄力,还固执?”
“可以这么说吧,跟他合伙做买卖,不会有多大收益,但也不会栽跟头。不过眼下,洋人一门心思想把那批棉纱办去,像他这样既保守又强硬,会耽误大事儿。”
“所以为了不让他掣肘,您就通过摊薄股权的方式削弱他的话语权?”
方老爷闻言,意外地望着儿子:“行啊小子,爸像你这个年岁的时候,压根儿不懂这些。小子,你比爸强!”
父子二人相视而笑,笑着笑着,儿子又说:“爸,代叔的股份被摊薄,心里肯定会有怨气。怨气积的久了,就会失控。与其这样,不如查一查他有什么把柄。抓住了把柄,才能一劳永逸地让他听话!”
方老爷笑不出了,谁家十一岁孩子能说出这般‘阴谋论’的话?这还了得?
他沉下脸,教训道:“这样想不对。男子汉想让别人认同甚至服从你,就必须让自己足够能耐,玩鹰不是办法!你代叔不是坏人,他跟我只是观念上的冲突。把你之前的话忘掉,连想都甭再想!”
可是儿子说:“爸,我十一岁了,已经不小了。您这些话是跟小孩说的。股份是合伙人的根本利益,您对代叔的股份下手,就已经是他的仇人了,你们公开翻脸只是时间问题。如果按我说的拿住他的把柄,让他服从或者隐退,才是治标治本!”
方老爷彻底愣住,再看儿子说这种话时平静的表情,开始感受到一些不安的苗头……
报纸从手上滑落,方老爷回神,怎么又在想二十多年前的事儿了,捡起报纸,问旁边的听差:“什么时辰了?老三怕是不来了吧,哎……”
门开了,不是他的三少爷是谁,身影较二十多年前增了将近两倍,表情也由平静换上了稳重而儒雅的笑容,妥妥的一副报上所称的‘儒商’模样。
他身后是拿着大衣、捧着水杯的秘书,衬得他更是日理万机,仿佛刚进门就得走。
“父亲。”
他带来一盒吕宋雪茄,惹得老爷子吹胡子瞪眼:“这是看望病人该带的东西?”
老爷子嘴上嫌弃,手上却已经剪开雪茄,到底儿子知道老子好哪一口。
方老爷子是民国二十七年住院的,那时候北平医院还叫德国医院,算得上是沦陷区的避风港,装病住进来,避免了给伪政府做事。然而抗战胜利后,少爷少奶奶小姐姑爷们陆续从内地返回,老爷子却真病了,不能回家,继续在这里静养。
“挺好!运气不算坏!”
老爷子抽着雪茄,压根儿看不出是个病人,八年抗战死了多少人,自己一家老小却能全须全尾地团圆,这还不算,眼下声势浩大的肃奸锄奸运动打倒了多少人,全是当初留在沦陷区的社会名流,而这愣是没他什么事儿,运气不是!
后窗临街,打击汉奸的游行人群从外面经过,口号喊得震天动地。
“小半年儿了,自打国军接收北平就开始了,你周叔也被定为汉奸了,嗨,当初叫他跟我来这儿装病他不信那个邪!如今呢?家底儿全没收了,一家大小住大杂院儿!”
方丞翻看父亲的病历,听的多,应的少。
老爷子看着他,他再不是那个眼睛闪亮、畅所欲言的十一岁孩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