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逢郎 > 101 ? 五

101 ? 五(1/2)

目录

101?五

◎孙子像极了死去多年的前夫。◎

楼上清香四溢,茶气袅袅。

崔灵蕴将心爱的茶器茶具全翻了出来,正弯身将核桃、榛子、瓜仁、杏仁、栗子装盘。

身旁茶炉前蹲着个青年,珠袍锦带,秀逸绝伦,正握着把扇子呼呼扇风。

王约微怔,这人不像族中子弟,却有种说不出的亲切,他挑帘的手不由顿了一下。

正自恍惚之际,却听另一边传来欢呼声,“动了,动了,真是太好玩了。”

民间七夕有种应时陈设,名谷板,[1]是在木板上铺土,播种粟米,使其发芽,并置小茅屋及花木竹篱,作田舍村落之态。

某次崔灵蕴突发奇想,让人烧制了款三尺长六尺的方形陶盘,底部钻孔,里边填上泥土,分作一畦畦谷田,又以竹木、石子、黄泥、干草等做小茅屋,并扎篱笆、磊院墙,植蔓草细藤,院门外还铺了条蜿蜒的砂石小路,小路尽头是打谷场,场上不仅做了石磨盘,还有小山般堆起的草垛。

王约便找来图纸和工具,坐了辆小水车安装在田畔,又像模像样的凿了沟渠。

此刻那陶盘前站了个陌生少年,正拎着壶往渠里注水,蓄满后开闸,兴致勃勃地看水车运作。

王约悄无声息地绕了过去,笑着摇头道:“新苗可不能这么浇,否则根就泡烂了。”

少年回过头来咧嘴一笑,也不问他是谁,只眼巴巴道:“我把这壶水浇完好不好?”

他个头很高,猿臂蜂腰,矫健颀长,看背影还以为即将弱冠,可转过脸来却一团稚气,左不过十四五岁,肤色略深,双眸灿亮,齿白如玉,笑起来颊边酒窝隐现,憨态可掬。

许是年龄小,故而未戴冠,只以锦帛裹头,着绯绫袍,青锦半臂,革带上歇插了支紫竹笛,看样子多半是附庸风雅。

王约正欲点头,那茶炉前的玉面青年丢下扇子奔了过来,单手扣住少年的肩,无奈道:“你就安分一会儿吧,小祖宗,再玩下去房子都要冲垮了。”

“无妨,就让他玩吧!”崔灵蕴闻声走了过来,脸上挂着慈蔼的笑。

“多谢阿婆,那我就不客气了。”少年笑嘻嘻道。

“什么阿婆?你怎么张嘴就来?”青年没好气道。

“你叫阿姨,我自然叫阿婆呀,别忘了咱俩差辈分着呢!”少年扳开他手,继续摆弄小水车。

崔灵蕴挽着那锦袍青年走过来,神色间难掩激动,温声道:“兰时,这是六郎和白露的儿子崔护。”

又对崔护道:“这位便是十一先生。”

崔护一揖到底,语声恭敬道:“常听父母提起先生,久仰久仰!”

王约连忙还礼,寒暄几句后,心下顿觉纳罕。

他和崔佑相识多年,可这青年身上却没有半点父亲的特征,大约是遗传其母更多吧!

可又觉得他骨子里那种沉静聪慧,似乎和崔灵蕴如出一辙。

倒也不奇怪,崔佑和她是堂姊弟,侄子像姑姑好像也说得过去。

“发什么呆呢?”崔灵蕴不知何时到了跟前,轻轻拍了他一下,他这才发现水开了。

烹好茶后,三人分主宾落座,那绯袍少年仍玩得不亦乐乎,王约此时还不知道他的身份,便好奇地问崔灵蕴。

崔灵蕴神秘兮兮道:“他不肯说,我也不知道。”

“我不是说了嘛,我叫阿荞,是世子的贴身侍卫。”那少年此刻糊了满手泥巴,正忙着拓宽沟渠。

“我可不信。”崔灵蕴没好气道。

“阿荞?”王约喃喃道:“乔木的乔?”

“不,是荞麦的荞。我是头生子,耶嬢图好养活,就随便起了个贱名。”少年嘟哝道:“他们一个是月亮,一个是花,结果生出一簇荞麦,竟也不嫌寒碜。”

“这个字挺好的呀,”王约接口道:“听上去朝气蓬勃,热情洋溢。”

“我也觉得。”崔护笑着附和道。

崔灵蕴低头摆弄茶盏,心底早就一片敞亮。

第一眼看到他时,她便觉得似曾相识,起初猜他是梅姬的儿子,因为他无论相貌、性情还是举止都有点像从前的梅姬。

而且梅姬迄今未婚,若真是她的私生子,那他对身份遮遮掩掩也就说得过去了。

可后来又觉得不太对,他最像的其实是已故多年的李珑宥,就连笑起来颊边的酒窝都一模一样。

她当然没见过少年时的李珑宥,但也能推断出几分。

他比李珑宥多了些矜贵,少了些粗豪。看样子,应该是轩郎与荷衣的儿子。他俩的名字,可不就是月亮和花吗?

孙子和死去多年的前夫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