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帖(1/2)
庚帖
本来县试案首是没有官方奖励,但苏家却意外收到了县衙给的奖赏,还是县衙的主簿亲自送来的。
礼送到了,主簿却没有走的意思,苏父和苏林氏见两人似乎有话要说,就带上门离开了。
“恭贺苏公子,真是一鸣惊人啊!”主簿谄媚地笑着,苏清大致猜到,县令的处置应该快下来了。
“多谢钱主簿,只是林大人已上京,此事我也插不上手啊。”
“实在抱歉,小子人微言轻,怕是无能无力。”
苏清朝着对方拱手,礼貌地拒绝了他还未说出口的话。
钱主簿眼中闪过精光,果然是个聪明人,怪不得县丞会让自己来找他:“苏公子何必妄自菲薄,新知县上任怕是会邀你一叙。只望苏公子如实相告。”
两人眼神交会,苏清倏尔笑了,县衙这帮人把宝押在他身上,怕是不明智之举。
“下属又如何左右上峰所做所想呢?”
方之术吃了肉,肉渣。
“苏公子所言极是。”
苏清把钱主簿送出门后,打开了送来的奖赏,书以及县衙嘉奖的文书,都交给了苏父。
苏父拿着钱和文书就去了苏老大家,苏老大叫苏大贵。父亲去世后,家中大事就都有苏老大做主了,也包括祭祀祖宗的大事。
按理说,应该拿给苏氏的族长才对。但思及清儿出事后,族长怕事躲闪的嘴脸,苏父就不乐意了。
自家有难的时候,他们躲得比谁都快,现在有好事了,自然不可能便宜了他们。
他虽然只是个普通的庄稼人,但也有三分气性。这事就让大哥做主,也算拿出了他们家的态度。
苏林氏说她也一起去,还要把之前老大家和三弟家借的钱还了,带上几斤肉。苏父觉得还是娘子想的周全,就忙去割了些肉。
“大哥,三弟,这次真的多谢你们。”
苏父有些泪目,患难见真情,最后靠得上也只有自家人。
“都是兄弟,这么说大哥就不乐意听了。”
苏老大比苏父大五岁,蓄了胡子,人看着稳重。他也是真心爱护兄弟,父亲去后,长兄如父。
“二哥,这是看不起弟弟呢,我们是一家人。”
苏老三比苏父小八岁,也已经成家了,看着确实年轻模样,叫苏余贵。
“这次还是宋家出了不少力气,当初清儿要结这门亲,我是不赞同的。现在看来,老了老了,眼光是不如年轻人咯。”
苏老大看着宋家人忙前忙后的,以前只以为天下商人都一样,唯利是图,和苏清定下婚事也是为了个好听的名头而已。
“是的,等过几日我和燕儿要上门答谢宋家。”
苏林氏,姓林单名一个燕字。苏父想着媳妇前几天说的,也觉得宋家是实诚人家。
“二哥,与宋家交换庚帖了吗?”
“咱可不能拖着人家姑娘,早日定下的好。”
听三弟说了,苏父也觉得这事是他们没上心了,打算回去就和媳妇商量,快些才是。
差点忘了今日开的正事,苏父赶紧拿出怀里的东西。
“大哥,这是刚才县衙送来的,给清儿案首的奖银和文书。”
“清儿说都给家里,这些年多亏了大家。”
苏父小心翼翼地递上东西,他们家祖上几代都是农民,苏清算是第一个会读书的人。
“好,好啊,我定要告知父亲,他生前就想着我苏家能出个读书人。”
苏大贵捧着手里的东西,也是热泪盈眶,等了多少年了,他们家终于盼到了。
他们家几代人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地里刨食过活,苏老爷子走之前还遗憾没看到家里出个读书人。
还好,现在苏清让他们有了盼头。
随后苏父又和大哥说了族长的事情,苏大贵也是气愤不已,都是同族的竟会如此。
“信诚叔也是老糊涂了,抱着苏久家大腿,以为就能安然无事了。”
“二弟,这十两银子,大哥先收着,这事不就会这么完了。”
苏大贵拍拍兄弟的肩膀,让他安心,现下清儿考秀才是重中之重。
“好呀好呀,读书还能挣钱了!谁还敢说我们家。”
“晚上不如都来大哥家吃饭,自家庆祝庆祝还是要的。”苏大贵心中仍然不能平静,能得到县衙的奖赏,在村里也是独一份啊。
苏父应下了,苏林氏也打算早一点过来帮忙,不能让大嫂一人忙活。
三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了顿饭,苏清还给叔伯家的孩子带了镇上的糕点,大人小孩都乐呵呵的。
日子啊,有盼头才会越过越好。
一家人在一起,总能把路走顺,会有更好的生活。
转眼,县试放榜已经过去三日了,苏清这几日依旧在家读书。苏家的饭菜因为苏清在家,眼见着丰富起来。
苏宛每日也极为开心,她现在每日都能吃到好吃的,出去玩也总有人凑过来一起,之前欺负她的人也不见了。
“清儿,娘的意思是,之前咱两家都只有口头婚约。”
“是不是应该八字合婚,交换庚帖了。”
苏家正吃着饭,苏林氏试探着提起了这事,经过儿子入狱一事,她倒是觉得这个儿媳妇是个好的。
以前只怕宋月娇娇贵蛮横,但看下来却不是这么回事,这姑娘是个善解人意又沉稳的,配他们儿子那是恰恰好。
“娘说的极是,此事应该尽快才对。”苏清后日就要回书院了,也该去看看他未婚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