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穿成科举大佬的黑月光 > 诗会

诗会(1/2)

目录

诗会

宋月娇三人是苏清被关进考场的第二天到的府城,他们去府衙门口时,那边已经被围的水泄不通了。

“苏二哥,我们先去安顿下来,再来打听消息。”

宋父拉住还想往人群里面挤的苏父,回到马车在的地方,留在这也无用。

“好,我就是担心清儿啊,他身子骨可经不起折腾。”苏父朝着府衙的方向望了许久,才跟着宋父走了。

宋月娇刚才被留在了马车上,两位父亲怕人群冲撞到她。宋月娇打开马车的帷幔,朝外面瞧了一会,府城果然不同。

几人来到了宋父表舅家,门房的人不认识他们,在门外等了一会才进了门。

不太凑巧的是宋父表舅不在家,表舅妈宋王氏接待了他们。宋王氏生的富态,笑起来十分亲切,热情地给几人安排了住处。

“你们就安心住下,只是不巧了,你表舅前几日出门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宋王氏笑呵呵地和几人说话,此话不知真假,神情倒是真诚,不过绝口不问几人的来意。

“麻烦表舅妈,好些年没来府城了,带了些庆平县的土仪,表舅妈别嫌弃。”

宋父一看表舅妈的态度就已经知道,他们不准备帮忙了,现下只能靠自己奔走了。不过宋父还是恭恭敬敬地送上礼物,连声道谢。

三人在府城住下后,宋父和苏父就出门打听情况去了。

此时宋府内,那个出了远门的表舅,正躺在椅子上由丫鬟伺候着吃东西。

宋王氏进来后,面上不悦,把丫鬟赶走了。

“你那表外甥的未来女婿,好歹是个案首,就这么晾着他们?”

宋表舅不耐烦地擡起头,随意地说:“连个秀才都不是,有什么的,不值当为了他们卷进去。府城的水深着呢。”

“上头的大人们都通了气的,这亏本的买卖谁爱做谁做。”

宋王氏看丈夫心中已有决断,便不再说了,只当是好吃好喝的招待亲戚。且刚才看送来的土仪,也都值不少钱。

别给自家惹上麻烦就行,这些小地方的亲戚就是麻烦。

这边宋月娇也没闲着,虽然她很想去府城逛逛,但现在还不是时候。苏清的事情要紧,她想到了一个人,府衙通判的儿子成各行。

成各行因为父亲的关系,在府衙谋了一个闲职,但是他消息灵通,府衙的人都愿意卖他个面子。

只要有钱,就能请动他办事,而且此人最喜欢附庸风雅,常在读书人聚焦的地方出现。

宋父和苏父打听了一圈回来后,只知道学子们都被关在了考场里面,现在还是安全的。

“爹,我今日让小花出去打听了一圈,有个人说不定能帮上忙。”

随后宋月娇把成各行的情况和宋父说了,宋父随半信半疑,但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立即又出门了。

这次宋父再回来,脸上多了些笑意,应该是事情办成了。

“苏二哥!苏清在里面没事,府衙的人没用刑,过几日应该就能出来了。”

宋父迫不及待地和苏父分享消息,好让他也放心一些。刚才他在聚贤楼找到了成各行,花了五十两让他去考场看下苏清。

带回来的消息自然是好的,苏清人没事,就是暂时不能出来罢了。看宋父给的钱多,成各行还给了他额外的消息,学子很快就会被放出来。

“没遭罪就好。真是祖先保佑啊。”苏父这几天悬着的心算是放下了一半,另一半还要等看到了儿子才行。

宋月娇这几日也对影响全府的案子有了点了解,程习墨她没听过,书中未曾提及此人。可能原来他没死,更可能是死的无声无息的,没有人注意到。

不过终究是为他感到惋惜,程习墨农家子出生,能考上县案首,是有真才实学的。

三日后,苏清他们果然被放了出来。

去接苏清的时候,看见宋月娇也在,苏清的表情比以往丰富了些。

“宋小姐,你怎么也来了。”苏清望向宋月娇的眼神,意味不明,但语气却失了平静。

“还不是某人,买的话本子不全,我只要自己来府城买了。”宋月娇自然不会告诉他,是担心他挂了才来了。

“劳烦宋小姐担心苏某了。”苏清轻笑,眼神中却多了些许无奈。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回去好好睡一觉。”苏父拉着儿子上下打量,身上没伤脸色也还行,这才安心。

回去的马车上路过了府衙门口,程家的族人还在静坐,年纪大些的都是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

宋月娇和苏清看了一眼,就合上了帷幔,实在是于心不忍。

苏清出来后,几人本想马上离开府城这是非之地,但却意外收到了诗会的邀请函。

若是一般的诗会,定是推拒了,现在谁有那心思参加什么诗会。但是主办的是通判,名义上说是安抚学子,让人无法拒绝。

“清儿,这些官老爷这么多事啊。”

苏父现在对府衙的人,没有半点好印象,儿子又被他们邀请走,自然是放心不下。

“爹,没事的,所有学子都在。”苏清思索通判此举是含义。

宴会就在学子们被释放的第二日晚上,全部被关的学子都被邀请了。

既然走不了了,苏清一早就带宋月娇去逛府城,带她去买话本子。

书肆没到,却先碰见了程家族人买棺材。现下老人大多都会提前打好棺材,但是像程习墨这样突然死亡的,只能买现成的薄棺材。

“苏清,程习墨白死了吗?”宋月娇看着府城百姓欢声笑语,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她的眼眶有些湿润,为程习墨伤心。

程习墨的死风一样消散了,除了他的族人在乎,那么无关紧要。但那也是一条人命,他还有报效国家,反哺家乡的志向未完成。

每一个秉烛夜读的夜晚,每一份用心抄录的书籍,都在见证一个少年人的不屈抗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