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1/2)
秀才
“老爷,老爷!苏公子又得了案首!咱家未来姑爷,是庆山县第一个小三元!”
去县衙打听消息的小厮,眉飞色舞地叫嚷着,一路进门禀报宋老爷。
“好啊!果然是我挑的女婿!有本事!”
宋父的注意力全在小三元上了,根本没计较小厮的失态,还给了他赏钱。
就在宋家接到消息的同时,青山村也是十分热闹。
县衙的官差来报喜了,苏清考中了!还是小三元!
这样大的喜事,村里的老人一辈子都没见过,更别说其他人了。于是全村人都跑到苏老二家蹭喜气了,半大孩子们最积极,上次苏清得了府试案首,苏婶子还给了好吃的零嘴呢!
苏清这次在府城多停留了几日,也才回来不到两日。苏林氏有了前几次的经验,也已经早早备好东西。
听到远处传来敲锣打鼓的喧嚣声,苏父把大门敞开,苏林氏最后检查了一遍给官差的红包。
没一会,报喜的官差就到了苏老二家门口。
“苏二贵老爷在哪!大喜啊,苏少爷中秀才了!”
“恭贺苏秀才大喜啊!院试案首,本县第一个小三元!可真真是文曲星下凡啊!”
最前面的官差人高马大,嗓门也大,人群的嘈杂声完全盖不住他的声音。
苏父虽然有所准备,但头一次听别人喊他老爷,还有自家儿子考中的消息,整个人都愣住了,好半晌没反应过来。
“发什么愣啊,快上去!”还是苏林氏在背后拧了一下自家夫君,他才反应过来。
“对,对。”苏父把早就准备好的红包递给了来报喜的官差。
“辛苦各位官差大人跑一趟了,来进屋喝口茶!”
苏父说话办事带着农家人的豪爽和朴实,倒是让报喜的官差们高看了一眼。
“当不得苏老爷一声大人,苏秀才人呢?”
不只是官差有这个疑问,看热闹的村民也有,今日的主角去哪了?
“清儿今日和同窗研究学问去了。”
苏父内心无语,表面上还笑呵呵的,苏清哪是研究学问去了,明明是见未来媳妇去了。
在家里呆了不到一日,就急匆匆地去了镇上,说是给娇娇带了许多东西,日子久了怕坏!
都是些话本子!首饰!哪样就能放坏了!
“苏秀才真是勤勉啊!如此有才学竟还分秒必争。怪不得能得小三元!”
领头的官差点点头,若有所悟的样子,苏父只想说,你什么也不懂!
“你看看人家苏秀才,才写背几句诗就喊累。”
凑热闹的人群里,有个婶子正在教育她家小儿子,那小娃娃也不过十岁的样子,瘪着嘴满脸的不乐意。
“苏大哥…和我能一样吗,宛妹妹说了,他哥哥是生下来就会读书。”
婶子自然是听不得这些的,拧了小儿子的耳朵,说着今日不背完先生布置的作业不许吃饭。
苏家父母还有苏小妹,高高兴兴地给村里人都分了些准备好的零嘴和喜钱。
全村人都来了,除了族长一家子人。
现在苏家的族长的苏信诚,大家都喊他信诚叔,是苏父他们这一辈的长辈。
他当族长二十多年了,无功无过,但近日却是闭门不出,连带着全家人都不敢出门。
只因在苏清去院试的这接近半月里,青山村发生一件不算小的事情。
苏麦差点病死在破庙里。
这位苏麦,是青山村的一个孤儿,今年才八岁却已经历许多苦难,他活得实在不易。
苏麦的母亲生她时难产去世,他的父亲苏全是在他两岁那年病逝的,苏全家三代单传,且家里男人都早逝。
至于长辈,苏全的母亲,一个寡妇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长大,又给他娶了媳妇,便去见了早逝的夫君。
因家里无长辈兄弟,苏全思虑再三,去世前把家里的田地都交到了族里,把独子托付给了族里抚养。
苏全家的田地不少,上好的水田有五亩,一亩地价格在六十两上下,旱田有十亩,一亩地的价格在十五两上下,总价加起来四百五十两左右。
地里刨食的农户,可能一辈子也赚不到这些钱。苏全唯一的要求就是把苏麦养育大,等到苏麦长大了自立门户。
苏全的意思是,让族长帮着选一户靠谱的人家,把大部分的田地都给那户,然后让他们负起养育苏麦的责任。至于剩下部分的田地交给族里处置,监督那户人家是否有承担起责任。
没有家族庇护,没有长辈看护,两岁的小儿是根本不可能活下去的。这已经是苏全当时最好的选择。
苏全把家里的钱都交给了族长,请了族里的长辈做了见证,等苏麦长大,这些钱就是他自立门户的本钱。至于那些田地,等苏麦长大了,也不必归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