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1/2)
金陵
宋父回来后还是和家里人说了苏家的事情,万一消息传到他们耳中,平添担忧,还是由他来说最为合适。
宋月娇说这场合能缺了她这个情根深种的未婚妻吗?不能。于是她带着小花又去了一趟县衙,装模作样哭了一场,晕厥了过去。
宋家这一闹传到赵县令几人耳朵里,简直是欣喜若狂,满脸得意,直言不过是个开始罢了,敢惹他们自然不会有好下场。
刘文氏就在宋家先住下了,带着十几个下人住在了东院。
至于刘玉易和六个侍卫则被安排在了前院,宋父早先觉得不妥,但是夫人一记眼刀过来,话就说不出口了。
此刻明眼人都知道,还是闭嘴为好,否则搬去前院的就不止刘玉易了。
外祖母毕竟是上了年纪,这么些天的奔波,原本提着的劲一松,就病倒了。
宋父请来了镇上最有名望的郎中,几日后这病情总算是稳定了下来,宋家人悬着的心也算是放了下来。
宋月娇这下是哪也不去了,整日就守着外祖母。她觉着外祖母是老天爷心疼她,给她的意外之喜,与外祖母一处她总能想起奶奶。
那个老太太,也总把自己收拾得利整,说起话来都是道理,但对着宋月娇的时候,却只有宠溺。
宋月娇现实里的奶奶,是在她高三那年去世的,从那以后她就再没有家人了。
“祖母,别写这些啦。还有半年呢,不急在一时。”
随后宋月娇悄悄示意翠霞姑姑,把东西收走。翠霞劝不了老夫人,总算来个能劝的,自然是万分配合。
“半年怕是只能学个皮毛,哪够啊。”
刘文氏这几日虽在病中,但操心的性子在,已经为宋月娇规划了不少事宜。
“苏清他不介意的,等他从金陵回来,我让他来见见您就知晓了。”
宋月娇突然意识到,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对苏清的信任已经少了界限感。
“夫妻两人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因他为你着想,就恃宠而骄。也不可因夫君背弃你,就自暴自弃。”
“这才能长久,真到那时也可及时止损。”
刘文氏摸着宋月娇的头,温声细语地说着。以前她只会说前者,因为从小耳濡目染就是要教她顺从。现下她倒是觉着后者也不可弃。
纵然夫君儿女如何待她,她总归能有抗争的底气,不至于任人拿捏。
来了宋家后,只听他们说了这外孙女婿,应当是个极好的后生,她倒是期待同苏清见面了。
“娇娇知道啦。”
许是隔辈亲或是多年不见,刘文氏也异常宠溺娇娇,只觉得哪哪都好。于是相互带着滤镜祖孙两,就连宋刘氏瞧见都要醋上几分。
“母亲,从前您唤女儿小心肝,现下怕是换了娇娇了。”
宋刘氏好不容易把女儿赶去厨房,便朝着母亲撒娇,拉着母亲的手,似要让刘文氏说出她才是唯一的小心肝这般的话。
“多大的人了,还同自个闺女拈酸吃醋呢。也不怕被人笑话哟。”
“这几日,我思来想去,觉着就我自个教还是不足够。以我的名义给她们下帖子。”
刘文氏拿出之前写好的帖子,宋刘氏一看都是齐南府有名的女师长:“母亲,会不会有些兴师动众了。”
“等到时,你就懂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既如此,宋刘氏也不纠结了,就按母亲说的去办。
苏清和陈江安已经到了金陵,拿着书院的介绍信,去金陵府学住下了。
这繁华的金陵果然不寻常,真能让人迷了眼,金陵府学亦然。不同于齐南府,金陵府学可谓才子辈出。
现下最为出名的是三位:王静安,高藏去,还有金若明。
王静安,年十四,是金陵王家的嫡孙,上头还有三个哥哥,他显得尤为鹤立鸡群。
三岁入私塾,十岁考中秀才,十二岁考中举人,且都是头名。年纪太小,家里人便没让他上京参加会试,只等明年上京。
高藏去,年十八,祖上是金陵人,后举家搬到了京城,原先在国子监读书的。因着祖父致仕返乡,便和祖父回了金陵。
他也是举人,和王静安同一届考上的,不过因着家里早早得到消息,要避些锋芒,也还未入仕。
金若明,年十七,金陵金家少主,已选定的下一届金家掌舵人。身上有举人功名,但不会进官场,已开始接手家中的生意。
此次苏清来金陵,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金家。
除了这三位,还有号称金陵七子的七位学子,他们的年纪都不过十三。他们的才名就远不及前头了,属于初露头角。
苏清竟遇到了个意料之外的人,赵言雷,之前府试被害的程习墨是同窗。
“苏清兄。你也来金陵了?”
赵言雷还记得苏清当初在府城相助的情义,自然是有几分好感的。
“赵兄,这位是陈兄,我的同窗。我们一同来金陵游学。”
三人相互拱了拱手,便由赵言雷带着他们两去找监院了。
苏清两人是庆山县学举荐过来学习的,监院会同他们交代一些事项,便于他们在书院行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