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途经阿萨拉(1/2)
迷你巴士沿着刚铺上的柏油公路缓缓行驶,车轮碾过平滑的路面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仿佛这片安静的土地在低语。
车窗半开,地中海的风悄悄穿过,带着咸湿的气息,拂过每个特战干员的脸庞,带来一阵清凉的慰藉。
阳光从车窗洒进,穿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出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公路的右侧是陡峭的悬崖。
悬崖下方,海浪猛烈地拍打着坚硬的礁石,发出轰鸣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
左侧则是广袤无垠的沙漠。
起伏的沙丘在夕阳的映照下被染成了金红色,如同熔化的铜水,流淌在大地上,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仿佛进入了一个迷幻的梦境。
车内,赛伊德单手稳稳扶着方向盘,他的红钢面具反射着车内微弱的光,转向威龙时,低沉的声音打破了这片宁静。
“这条路是中国援建的。”
他眼睛紧盯前方,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三个月前战争结束,才通车。以前从这里去学校得绕道沙漠,经常遇到沙暴,几乎每次都会被困在沙丘里,走一整天也不一定能赶到。”
威龙微微点了点头,透过车窗望着那片荒凉的沙漠,心中有些感慨。
过去的困境,仿佛在这条崭新的道路前逐渐变得遥远,而眼前的美景却依旧难掩那片土地的原始荒野。
这个被自然与历史雕刻的地方,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悄然变化着。
巴士沿着蜿蜒的道路缓缓前行,转过一个弯道后,眼前的景象让人眼前一亮——
一片绿洲宛如沙漠中的明珠般展现在眼前。
十几棵高耸入云的棕榈树环绕着一座洁白如雪的建筑群,在阳光的照耀下,白色的建筑显得格外耀眼。
飘扬的阿萨拉国旗与鲜艳的五星红旗相互映衬,给这片绿洲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微风拂过,带来了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那笑声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让人心情愉悦。
同时,还夹杂着足球撞击地面的闷响,这声音让整个绿洲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阿萨拉-中国友谊学校。”
赛伊德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罕见的柔和,仿佛对这所学校有着特殊的情感,“我和我姐姐现在就在这里当体育老师。”
当巴士缓缓停在校门口时,几个包着头巾的小女孩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好奇地围拢过来。
她们瞪大眼睛,好奇地张望着车上的特战干员们。
赛伊德推开车门,缓缓走下车。
他的出现并没有引起孩子们的恐惧,相反,孩子们看到他后,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欢呼着向他扑来:
“赛伊德叔叔!”
红狼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个被称为"阿萨拉死神"的男人弯腰抱起一个小女孩,让她用手指敲击自己的红钢面具发出清脆的响声。
"这他妈是我认识的那个赛伊德?"
威龙小声问乌鲁鲁。
乌鲁鲁咧嘴一笑:
"战争结束了,兄弟。人总是会变的。"
校园里,中国援建的现代化体育场格外醒目——
翠绿色的人工草皮上,二十多个孩子正在追逐一个褪色的足球。
场边站着一位身材高挑的中年女性,她穿着宽松的运动服,一头棕发扎成利落的马尾。
看到赛伊德,她快步走来。
"姐姐。"
赛伊德放下小女孩,"我带了些朋友来,你应该还没忘记他们。"
班宁——
曾经的阿萨拉特种部队女指挥官
——虽然还是没能改变作为杀人机器时的冷酷,但她的笑容温暖得能融化撒哈拉的冰雪:
"威龙!红狼!天啊,蜂医,你的胡子更长了!"
她挨个拥抱每个人,轮到无名时却突然停下。
无名站在人群最后,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挂在脖子上的士兵牌。
"坎贝尔……"
班宁的声音轻得像一声叹息。
无名抬起头,灰蓝色的眼睛里翻涌着复杂的情绪。
"妈妈。"
他终于开口,声音干涩得像是沙漠里的风。
班宁一把将他搂进怀里,伤疤纵横的脸上滑下两行泪水:
"终于又见到你了……我听说你差点死在巴尔干半岛……"
赛伊德适时地清了清嗓子:
"姐,你不是说要给客人们尝尝你煮的咖啡吗?"
班宁抹了把脸,重新挂上笑容:
"对,对!露娜小姐,我听说你是咖啡专家?我这里有也门摩卡……"
露娜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真正的摩卡港咖啡?"
"从我丈夫老家带来的,你知道的,他的家族以前是做生意的。"
班宁揽着无名的肩膀,"来吧,大家都在等你。"
体育场上,红狼和乌鲁鲁已经加入了孩子们的足球赛。
深蓝有些拘谨地站在场边,直到一个小男孩跑过来拉住他的手:
"先生!一起来玩!"
威龙看着这一幕,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一位戴着安全帽、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的中国工程师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了过来,他的身上散发着一种质朴而坚毅的气息。
“您好,我是王建军,来自中铁建援阿项目组。”他微笑着向威龙打招呼,并递上一瓶冰镇矿泉水,“您就是威龙队长吧?赛伊德先生经常提起你们呢。”
威龙感激地接过矿泉水,两人一同坐在场边的长椅上,开始愉快地交谈起来。
王工热情地指着远处的教学楼,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你看,那就是我们的杰作!”
“我们采用了最先进的抗震设计,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障师生的安全。”
“而且,整栋教学楼都是由太阳能板供电,既环保又节能——你知道的,阿萨拉经常停电,每天供电非常不稳定……”
威龙点了点头。
根据前几年他在阿萨拉的亲身经历,阿尔及尔、卡萨布兰卡等重要城市的电还是比地方上要充足,但对电力的需求也是比其他地方强的。
就算是卡萨布兰卡,也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停电,停电后不管外表多么豪华的高层塔楼也要走楼梯上去,有的时候上个楼要几十分钟
威龙还知道一种“特权用电”——即便阿萨拉全国停电,各地的政府驻地、军营和重点军工厂永远灯火通明。
这些场所配有柴油发电机和巨型蓄电池,停电0.1秒就会自动切换电源。
“此外,我们还配备了全套的多媒体教室,让孩子们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教育资源。”
威龙顺着王工的手指方向望去,只见那座崭新的教学楼矗立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壮观。
“上个月,这座教学楼刚刚通过了严格的验收,现在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啦!”
王工兴奋地说道。
威龙的目光被那些在球场上奔跑嬉戏的孩子们吸引住了。
他们身穿印有中阿两国国旗的T恤,脸上洋溢着纯真而明亮的笑容,仿佛这片土地从未经历过战火的洗礼。
“这里完全看不出曾经是战区啊。”
威龙感慨地说。
“是啊。”
王工喝了口水,接着说道,“我刚来这里的时候,校址上还是一片废墟,原来是个被炸毁的哈夫克军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