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崤之战(2/2)
弦高敏锐地察觉到了秦军的意图。他的心中猛地一沉,意识到这支军队的目标绝不是滑邑,而是他的祖国郑国。他深知滑邑一旦落入秦军之手,郑国必将陷入巨大的危机之中。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弦高迅速做出反应。他表面上保持着镇定,心中却飞速地盘算着对策。
他先是不动声色地给秦军送了四张珍贵的熟牛皮,又送去十二头膘肥体壮的牛,以犒劳秦军。他恭敬地对秦军将领说道:“我国国君久闻贵国威名,听说贵军长途跋涉,将要到我郑国,特派我前来慰劳贵军将士。我国虽不富裕,但愿意为贵国长期服务,如果贵军要在我郑国居留,我们郑国定会保证每天为贵军将士提供生活必需品;即使贵军要离开,我们也要为你们守卫到最后一夜。”他的言辞恳切,语气恭敬,仿佛真的在表达郑国对秦军的友好接待。
与此同时,弦高悄悄地派人马不停蹄地向郑穆公报信,希望郑穆公能够有所准备,抵御秦军的侵袭。他的使者带着弦高的密信,一路疾驰,不敢有丝毫耽搁。
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接到弦高的“问候”后,互相对望一眼,心中暗自思量道:“我们将要袭击郑国,郑国已然发觉了,再前往已经来不及了。”他们意识到,郑国的准备必然已经展开,再想偷袭郑国,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经过一番商议,他们决定改变计划,先攻破眼前的滑邑,抢夺一番物资,再回秦国复命。
于是,在一阵激烈的厮杀后,秦军成功攻破滑邑。滑邑的百姓们惊慌失措,四处逃散,但秦军并未停留太久。他们掠夺了滑邑的物资后,便马不停蹄地踏上了撤军的归途。秦军的将领们心中充满了无奈,他们原本满怀希望地前来,却因为弦高的机智应对而不得不改变计划,最终只能带着些许战利品返回。
此时,郑国这边,郑穆公接到弦高的消息后,立刻加强了城防,整军备战。他深知秦军的威胁,不敢有丝毫懈怠。郑国的士兵们迅速集结,城墙上的守卫增加了数倍,城门也被紧紧关闭。郑穆公亲自巡视城防,鼓舞士气,准备迎接可能到来的秦军。弦高的机智与果断,为郑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也让郑国在这场危机中化险为夷。
而晋国这边,晋文公尚未安葬,整个晋国都沉浸在一片哀伤之中。太子晋襄公得知滑邑被灭的消息后,愤怒之情难以抑制。他的眼中闪烁着怒火,悲愤地发愤说:“秦国欺辱我丧父,竟趁丧事期间攻破我们的滑邑,此等行径,实在令人难以容忍!”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充满了对秦国的愤恨和对正义的维护。
于是,晋襄公迅速行动起来。他登上朝堂,郑重地发布命令,动员全国的军队,并且紧急召集姜戎的军队前来参战。为了以示决然,晋襄公将自己的丧服染黑,象征着为滑邑的百姓和晋国的尊严而战。他让梁弘为他驾车,让莱驹为牟右,准备在秦军归途中设下重重埋伏,给秦军一个措手不及的沉重打击。
夏季四月十三日辛巳,骄阳似火,却无法掩盖战争的紧迫气氛。晋军如同一股黑色的风暴,在崤山(今河南渑池西)严阵以待。崤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是秦军归途中必经之地。晋襄公选择在此设伏,可谓用心良苦。
秦军一路行军,疲惫不堪,完全没有料到晋军会在崤山设伏。他们原本以为此次任务已经完成,归途应当顺利,却不知一场灾难正悄然降临。当秦军毫无防备地进入崤山时,晋军如猛虎下山,瞬间将秦军包围。秦军奋起反抗,但在晋军的重重包围之下,他们渐渐陷入了绝境。最终,秦军全军覆没,没有一人逃脱。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不幸被俘,随着晋军的凯旋之师,被押解回晋国都。
在晋国都的宫殿之中,秦文公的夫人忧心如焚。她深知秦穆公对这三位将军的重视,也深知他们的命运将直接影响到秦国的未来。于是,她亲自为被俘的三位将军向晋襄公求情。她言辞恳切地说道:“大王啊,秦穆公对这三个人恨之入骨,如今他们沦为阶下囚,想必秦穆公定是怒火中烧。希望大王看在秦国与晋国的多年情谊上,让这三个人回去,使得我国国君能亲自快意地煮死他们。”她的言辞中既包含了对三位将军的同情,也巧妙地利用了秦穆公的愤怒,试图打动晋襄公。
晋襄公看着眼前这位美丽而又聪慧的女子,心中不禁有所动摇。他深知秦国的实力不容小觑,也深知秦国与晋国之间的关系复杂微妙。最终,他答应了她的请求,放三人回秦国。这一决定,不仅体现了晋襄公的宽宏大量,也为晋国与秦国之间的关系留下了转圜的余地。
三人回到秦国后,秦穆公得知消息,心中既为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的归来而感到欣喜,又为自己的决策失误而感到自责。他身穿白衣,亲自到城外迎接他们,远远望去,秦穆公的身影显得格外憔悴。他的脸上写满了愧疚与自责,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
秦穆公见到三位将军后,泣不成声,他哽咽着说道:“我不听百里奚、蹇叔的话,使你们三人受到屈辱,你们又有什么罪呢?此乃我之过也!你们要发奋雪耻,不要懈怠,秦国的未来,就靠你们了。”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自责与期望,让三位将军深受感动。
随后,秦穆公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恢复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的官职,并且对他们更加器重,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和支持。他深知,这三位将军是秦国的栋梁之材,他们的能力和勇气是秦国崛起的重要保障。秦穆公还将此次失败的教训铭记于心,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加强秦国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建设,为秦国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决心以此次失败为起点,励精图治,让秦国在诸侯中崛起,成就一番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