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 > 第202章 称霸西戎

第202章 称霸西戎(2/2)

目录

由余接到戎王的命令后,带着对秦国的种种疑问,踏上了前往秦国的旅程。当他抵达秦国后,秦穆公热情地接待了他。秦穆公深知这次会面的重要性,他希望通过这次交流,展示秦国的实力和自己的胸怀。为了给由余留下深刻的印象,秦穆公特意带领由余参观了秦国华丽的宫室,以及堆满了奇珍异宝的仓库。这些宫室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彰显着秦国的富庶与强大。仓库中更是堆满了来自各地的珍宝,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然而,由余在看过后,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对财富和物质表现出惊叹和羡慕。他只是淡淡地说:“这些不过都是些亡国之物罢了,若一个国家的君主只是一味地追求这些物质享受,而忽视了对百姓的教化和对国家治理的重视,那么这个国家的灭亡只是迟早的事情。”由余的这番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在了秦穆公的心头。秦穆公听后大为惊讶,他没想到眼前这个戎王派来的使者,竟有着如此独到的见解。秦穆公意识到,由余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能为我所用,秦国必将如虎添翼。

于是,秦穆公采用了内史廖的建议,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外交手段和沟通方式,试图让由余转投秦国。内史廖建议秦穆公,先从文化交流入手,让由余深入了解秦国的文化和制度,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展示秦国的诚意和胸怀。秦穆公采纳了这一建议,他安排由余参观秦国的学校、农田和市集,让由余看到秦国百姓的安居乐业和国家的繁荣昌盛。他还安排由余与秦国的贤士交流,让由余感受到秦国的包容与开放。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由余逐渐被秦国的诚意和秦穆公的胸怀所打动。他意识到,秦国不仅有强大的国力,更有贤明的君主和先进的制度。最终,在秦穆公和内史廖的共同努力下,由余离开了忠诚于他的戎王,而转投秦国的怀抱。

秦穆公对由余的到来表示了极大的欢迎,他以接待贵宾的最高礼节来对待由余,亲自为他安排住所,还设宴款待。在宴会上,秦穆公亲自向由余询问攻打戎族的巧妙方式。他深知,由余作为戎族人,对戎族的地形、风俗和军事部署有着深刻的了解。

秦穆公虚心请教,由余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见解分享出来。他详细分析了戎族的军事弱点和战略要地,为秦国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宝贵的建议。秦穆公听后大为赞赏,他相信,有了由余的加入,秦国的崛起将更加顺利。

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秦国在秦穆公的英明领导下,已经发展成为西方强国。在充分了解了一定的情况后,秦穆公果断地采用了由余提供的计谋,发起了对戎王的进攻。由余作为戎族人,对戎王的军事部署和地形了如指掌,他为秦军制定了详尽而周密的作战计划。秦军在由余的引导下,如同猛虎下山,迅速击破了戎王的防线。

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戎王猝不及防,最终被生擒活捉。戎王的失败使得周边的十二个戎国纷纷归附于秦国,秦国的疆域因此大增,周边千里的土地都纳入了秦国的版图之中,秦国自此称霸西戎,威震四方。

周襄王得知秦国的壮举后,大为赞赏。他深知秦国的崛起对于周王室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派召公过带着金鼓等珍贵的贺礼,亲自前往秦国,向秦穆公表示祝贺。秦穆公在朝堂上接受了周襄王的贺礼,他谦虚地表示,这一切都是秦国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并表示将继续为周王室的安宁贡献力量。

秦穆公称霸西戎之后,并未满足于现有的成就。他深知秦国的崛起之路还很长,还需要不断地巩固和拓展。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的秋季,晋襄公为了报王官之战的仇,率兵攻打秦国。晋襄公此次出征,志在必得,他们一路势如破竹,迅速包围了邧地、新城,秦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秦国的边境告急,消息传到朝堂之上,秦国的大夫们无不忧心忡忡。秦穆公却镇定自若,他深知,秦国已经今非昔比,只要上下一心,定能击退晋军。

与此同时,楚国人也趁此机会,在南方兴风作浪。楚国人一路南下,最终灭了江国(今河南正阳西南)。

秦穆公得知这个消息后,悲痛之情溢于言表。他身着素服,移居侧室,减少膳食,撤除音乐,以一种近乎苛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哀悼之情,其礼数甚至超过了规定的限度。他望着南方的方向,喃喃自语道:“同盟国家被灭亡,我却未能及时援救,这是我的失职啊!”

秦国的大夫们看到秦穆公如此悲痛,纷纷前来劝谏。他们劝道:“君上,您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江国的灭亡并非您的过错。您不必如此自责。”然而,秦穆公却面色凝重地说:“同盟国家被灭亡,即使我未能及时援救,难道还能不哀悼吗?我这样做,是要以此来鞭策自己,提醒自己要更加努力地治理国家,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让在场的大夫们无不为之动容。

这一年,秦穆公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享年六十九岁。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荣耀。他从一个普通的君主,成长为秦国的英明领袖,带领秦国走向了强盛。秦穆公去世后,安葬于雍邑(今陕西凤翔东南)。他的葬礼无比隆重,秦国的百姓们纷纷前来送行,他们怀着无尽的哀思与敬意,为他送行。陪葬的有长达一百七十七人的队伍,其中秦国的良臣子舆奄息、子舆仲行、子舆针虎也在陪葬者之列。这三位贤臣,一生辅佐秦穆公,为秦国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秦国人对这几位贤臣的离去悲痛万分,他们怀着无尽的哀思与敬意,为他们作了《黄鸟》一诗,以此来纪念和缅怀他们的功德与精神。这首诗在秦国广为流传,成为秦国百姓对这些英雄的永恒纪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