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穷二代周顷王到周定王时期(1/2)
周襄王三十二年(前620年),在那个风云变幻、礼崩乐坏的时代,周襄王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从此撒手人寰,离开了人世。他的离去,让整个周王朝都沉浸在一片沉重的悲痛之中。
按照历代传承的规矩,王位的接力棒交到了他儿子姬壬臣的手中,姬壬臣继位,史称周顷王。然而,此时的周王室早已不复当年之辉煌,内部矛盾错综复杂,经济状况更是糟糕透顶,财政可谓是到了极度拮据的境地。
周襄王的去世本应是一件庄重而严肃的国家大事,然而,这一次的丧事处理却显得异常艰难和尴尬。周顷王继位后,面对着为先王办理丧事这一重大任务,却显得格外无奈。周王朝在经历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和内部分裂之后,王室的财政状况已经捉襟见肘,囊中羞涩到了极点。竟然连为襄王办理丧事所需的资金都无法凑齐,这在以往的周王朝历史中,是从未有过的尴尬与狼狈。
周顷王站在空荡荡的国库面前,心中满是焦虑与无助,他深知,这场丧事的拖延,不仅是对先王的不敬,更是对周王室尊严的极大损害。
无奈之下,周顷王只得无奈地派出了卿士毛伯卫前往鲁国,去向鲁国讨要钱财。毛伯卫临行前,周顷王亲自为他送行,他握着毛伯卫的手,语气中满是无奈与期待:“毛卿,这次就全靠你了。鲁国素来与我周王室关系密切,他们一定会伸出援手的。”毛伯卫心中也明白这次任务的重要性,他郑重地点头,表示一定会尽力完成使命。
鲁国国君鲁文公得知此事后,心中不禁一阵叹息。他深知,尽管周王室的权威已经大不如前,但在名义上,周王室仍是天下的共主,诸侯们理应有所照应。鲁文公召集了朝中的大臣们,严肃地说道:“周王室有难,我们鲁国不能坐视不理。先王在天之灵也不会希望看到周王室陷入如此困境。”大臣们纷纷表示赞同,认为援助周王室不仅是道义上的责任,更是维护诸侯与周王室关系的重要举措。
于是,鲁文公立即差遣忠诚可靠的使者,带着充足的钱财匆匆赶往周王室的都城。使者们日夜兼程,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知道,这笔钱财不仅关系到周襄王的葬礼能否顺利举行,更关系到鲁国在诸侯中的声誉和形象。
直到这时,在襄王死去整整第二年的二月,这场略显拖沓却又无比庄重的葬礼才得以举行。周王室的都城内,到处弥漫着肃穆的气氛。各国的使者纷纷前来吊唁,他们看到周顷王憔悴的面容,心中不禁一阵唏嘘。周襄王的灵柩被缓缓抬出,葬礼的仪式虽然有些仓促,但每一个环节都庄重而严谨。周顷王站在灵柩前,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场葬礼能够告慰先王的在天之灵。
周襄王总算是入土为安,周顷王望着墓碑,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这次的危机虽然暂时化解,但周王室的困境并未真正解决。他抬起头,望着远方的诸侯国,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振兴周王室,让周王朝重新焕发生机。而鲁文公的这一举动,也在诸侯国中传为佳话,成为了诸侯们在动荡时代中维护周王室尊严的典范。
时间来到周顷王在位的时期,位于今山东邹县东南的邾国,其诸侯正是邾文公。这位邾文公在邾国可谓是深受百姓爱戴与尊敬。公元前614年,邾国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抉择——迁都。邾文公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将迁都的地点选定为绎山(也称峄山,位于今山东邹县南)。
在决定迁都之前,按照当时的传统,必然要进行占卜以问天意。而占辞给出的结果却令人大为震惊:“迁都有利于民,但是有害于君,会使君短命。”在那个迷信之风盛行,人们对占卜深信不疑的时代,这无疑给迁都计划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一时间,邾国朝堂上议论纷纷,许多大臣纷纷站出来劝谏邾文公放弃迁都的打算,生怕因为迁都之事危及国君的生命。然而,邾文公却展现出了非凡的气魄与卓越的胆识。他不慌不忙地说:“上天让民树立了君,就是为了替民谋利。如果迁都有利于民,哪怕是有损于我个人的寿命,那也是值得的。我身为国君,应当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
邾文公坚定的话语,如同一道明亮的曙光,照亮了邾国前进的方向。他还是毅然决然地把都城迁到了绎山。不久之后,命运似乎印证了占卜的结果,邾文公果然染上重病,最终与世长辞。这一结局,让许多人都唏嘘不已,但更多的人却被他这种为了百姓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所感动,纷纷赞誉邾文公的贤良,他的英名从此在邾国传颂,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
周顷王在位六年(前614年)后,终究还是没能抵挡住岁月的侵蚀,病魔缠身,最终病死。人们为他的离去感到惋惜,按照传统为他赐谥号为“顷王”。在他死后,其子姬班继位,史称周匡王。
周匡王六年(鲁宣公二年,公元前607年)十月乙亥日,这个看似平常的日子,却因为周匡王的病逝而被永远铭记。姬班的病情突然恶化,他无力地倒在自己的龙榻之上,最终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由于当时的具体情况,姬班的葬处至今仍不明确。
他死后,按照谥法制定了一个庄重的谥号——“匡王”(谥法曰:贞心大度曰匡)。随后,按照王室的传承规矩,他的弟弟姬瑜即位,史称周定王,周王朝的历史在这一场场生死交替与王位更迭中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
在历史的浩渺长河中,周匡王姬班在位期间,整个周王朝局势相对平稳,他本人并未做出什么震撼朝野的大事留名于史。在那一段略显平淡的岁月里,周匡王的统治犹如平静湖面上的几圈微小涟漪,在历史的大画卷中并没有激起太大的波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