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未来规划(1/2)
一头大野猪横在两人面前,哈孜克用腿踢了踢,野猪的胳膊腿都很紧实,吃起来更有嚼劲。
哈孜克打小在外面野惯了,没有不吃的肉,也不是什么穆斯林,吃起猪肉也没什么忌讳。不过像旺什村这种本地村子就说不好了,有相当一部分的穆斯林。
不过现在,他们也都尊重汉人的饮食习惯,你吃你的,他们也不会管,更不会去杀。就拿这头野猪来说,他们只会驱赶,不会想着用枪去杀。
苏阳打死了野猪,他们倒是开心。
“哈孜,先把血放了吧,这样轻巧点。”
“好嘞,阳哥!”
哈孜克从腰间拔出砍刀,对着猪脖颈使劲砍了几下,猪头整个就被削了下来!
猪血顺着就流了出来,猪头蘸着黄沙土被装进了袋子里。剩下的猪肉,哈孜克拎起两个猪后腿,给提起来背在了身上。
两个人来到了生产路上,窝棚里的汉子看到这头野猪,不由得走了过来,竖起大拇指:“巴郎子好力气嘛!”
哈孜克笑笑,将猪肉往摩托车后座一放,用绳子捆结实了。
苏阳知道老头不吃猪肉,也没有让他,摆摆手蹬响了摩托车。
“这里可不止一只的嘛,多的时候地里有三四只呢!”老汉继续说道,言外之意是想让他们再去打几只,不然剩下的野猪,还是会来祸害庄稼。
“阿达西,等过两天我们拖拉机就开过来了,到时候再把剩下的锅害给一锅端了嘛。”
“那行嘛。”
....
摩托车回到旺什村,已经是半下午了。
两个人将野猪给抬了下来,放在水井台上,用水盆接水给冲洗干净。
抡着大砍刀将肉给分割成一块一块的,也懒得褪毛了,吃的时候直接用火一烤,再用刀背一刮就好了。
苏阳留下两个猪腿准备今晚的晚餐,剩下的猪肉抹上盐巴,串上绳子挂了起来。
中午,大家基本上不回来吃饭,都是自带干粮在地头上解决,吃点西瓜就馕,喝点水就行了。
等到晚上才会回来吃顿热乎的。
做饭的人是当地人,做这种荤腥有忌讳,苏阳就没让他们来,自己跟哈孜克两个人下厨。
哈孜克在灶门烧锅,苏阳将猪肉切成肥瘦相间的肉片子,剔骨是个技术活,苏阳也没干过,剔的跟狗啃一样。
哈孜克又抱过来几个大白菜切成碎,热油下锅,将猪肉在锅里炼出油来,两面焦黄后,撒上酱油,再下白菜。
随后在院里溜达了一圈,又找到了十来根胡萝卜,还有一堆西瓜皮,洗干净刮掉外皮,也一起下了锅。
满满一锅的大杂烩,闻起来很香。
等大家下班的时候,离老远就闻到了这股子香味。
“阳子,这大野猪还真给你们打到了?”
二冬子咽着口水,看着锅里香喷喷的白菜炖肉,眼珠子都快掉进去了。
羊肉劲道,但是猪肉更香。
相比来说,大家更喜欢吃猪肉。
“那还用说,我在树杈子上指挥,我阳哥啪啪两枪就给干死了!”
哈孜克声色并茂的学着端枪的动作,被苏阳一脚踹在屁股上,要不是这小子掉链子,自己也不至于摔了几个跟头。
“今天大家伙吃猪肉,明天咱们吃烤肉。”苏阳冲大家喊道,因为看到了二冬子袋子里蹦跶的田鼠和野兔,加在一起够吃一顿了。
大家伙拿起自己的搪瓷缸子开始盛饭,就着馕饼吃的很香。
苏阳趁着吃饭的功夫,便来到村里问了问,哪里还有空闲的房子。
农村空房子都不少,随便一打听就能找到,原来村大队的几间屋子空着,住两个女娃娃完全没问题。
苏阳跟村支书说了一声,便把房子借了过来,随后便拿着钥匙打开门看了看,里面该有的都有,床和桌子还挺干净。
用扫把扫了一下,铺上被子就能睡。
苏阳来到夜校,和哈孜克一起帮忙拎着被褥搬到了村大队。
“桂芹,晓倩,以后你们俩就住这里吧,离咱们夜校也不远,有啥事喊一嗓子就听到了。”
“谢谢你苏阳。”
“客气啥,你们先在这收拾吧,我就先回去了。”
苏阳刚准备回去,王桂芹她们叫住了。
“苏阳,我们白天想了一天,都想好了。”
“想好了?”
苏阳忽然一怔,才想起昨天跟他们说的事,立刻坐了下来,问道:“那你们怎么想的?”
两个女同志对视一眼,眼神格外坚定,跟坚韧的布尔什维克一样,“我跟晓倩决定留在这里,在这里虽然累点,但是每天都很充实,日子过得也很快,人也不会乱想什么。”
苏阳激动一拍巴掌:“太好了!”
“我既然让你们留下来,以后肯定不会让你们后悔,等咱们的农业公司成立了,你们俩就负责吧!”
“嗯嗯!”
她们俩白天也顺便算过一笔账,等五千多亩棉花成熟时,能收一百二十多万公斤,按照市场价能卖一千六百万左右。
除去收购成本,哪怕每公斤赚八毛钱,那也能赚到上百万的利润。无论怎么算,这都是一个很有“钱途”的工作。
最重要的是,相对于文化局放映科的工作,这里很充实,有种为自己奋斗的感觉。
“既然你们决定留下来,那我就给你们说说我的想法。”
苏阳回头看向哈孜克:“哈孜,从夜校拿几瓶汽水过来,再拎俩西瓜。”
“好嘞!”
昏黄的灯光下,几个人围坐在屋里,猩红的电灯泡在头顶摇晃。苏阳掐灭手中的雪莲香烟,把自己的盘算一五一十地倒了出来。
他准备将这些地里的棉花,由自己找车给统一送到内地,在内地设几个棉花站点,直接跟江浙沪的纺织厂、服装厂搭上线,从而争取最大的利润。
“现在国营棉麻公司那套老路子该改改了。”苏阳搓着手指上的茧子,“咱们跳过中间商,利润还能再翻几成。”
“知道吗?“苏阳又续上一支烟,烟雾里眯起眼睛,“不出两年,'新棉'肯定要成金字招牌。到时候整个和田、喀什、昌吉...整个南疆的棉花都得往内地走。”
他蘸着桌子上的灰土,在木桌上画了个圈,勾勒出一条模糊的路线,像是某种隐秘的商业版图。
“咱们先把站点支起来,等风口来了。”他咧嘴一笑,“猪都能飞。”
“那可不是小打小闹了。”
苏阳敲了敲桌子,眼神灼灼。
“到时候,咱们就是整个南疆棉花的话事人!”
两个姑娘听得目瞪口呆。
她们原本想着,能挣个百八十万就是天大的富贵了,可苏阳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盯上的,是几年后的垄断。
那“钱途”将是无比的光明。
她们会算账,可此刻脑子却像卡了壳的算盘,噼里啪啦打了一通,愣是算不出这背后的利润到底有多大。
“这.....得多少钱啊?”林晓倩喃喃道。
不得不佩服苏阳的长远眼光了,竟然能走一步看百步,他们从没见过这种魄力的人。
哈孜克晃悠着进来,手里的玻璃瓶汽水还冒着泡。这憨小子自己先灌了半瓶,被苏阳踹了一脚才想起来给姑娘们开瓶。
几个人一直聊到了半夜,在她们心里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商业轮廓图,至于后面的添砖加瓦就需要走一步看一步了。
等苏阳走后。
两个女同志睁着眼想了一晚上,毫无困意。
“晓倩,你说咱们真能干的起来吗?”
“能吧,反正我一想到这些数字,心里就突突直跳,咱们今年先把这五千多亩棉花收完,可能就有底了。”
“嗯,你说的有道理....”
但是苏阳心里却十分平静。
他要做的很简单,就是建立棉花站点做中转,加上这两年提前攒下的客户,就能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到时候就能绕过国营棉麻公司,把南疆的棉花成批成批地往内地送。
因为1996年的棉花流通还受国家管控,棉花的贸易都要由国营棉麻公司进行中转。
计划内的部分,由供销社系统的棉麻公司统一收购,按国家定价调往内地纺织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